费正1938年4月生于重庆 祖籍江苏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董希文教授工作室1964年中央美术学院董希文教授工作室研究生毕业1986年赴法国巴黎吕霞光画室学习曾在解放军部队从事美术工作河北画院专职画家、河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22年5月1日 逝世于河北石家庄 费 正 自 述1957年我考入中央美术...
2022-05-04
原创 董希文 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 2022-05-01 09:00 发表于北京 五·一节 致敬平凡的劳动者们 董希文 《鼓足干劲》 纸本水粉 1958年(老印刷品翻拍)欢迎关注公众号,查看往期文章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介绍董希文艺术(画作与画论)及相关的研究与纪事64篇原创内容公众号除特殊标明外,本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编辑制作 如需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出处董希文,1914年端午生于浙...
2022-05-01
王伯勋 从《开国大典》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到《红军过草地》[2]问世,董希文迎来了个人艺术生涯中的鼎盛时期。正如侯一民先生在《回忆董希文》一文中所说:“他从一个在敦煌寂寞苦修、谨慎寡言的人变成了一个热烈拥抱生活、激情澎湃的人。……在他春风得意的几年中,他背着画箱,骑着黑马,穿越长征路,以惊人的速度敏锐地捕捉雪山草地给他的一切。他如鱼得水,在天宽地阔的藏区面对解放了的农奴,他激情满怀。”
2022-04-25
以下文章来源于美术观察,作者高俊、赵兴红主持人语:本期[时代人物]推介李化吉教授,他的艺术经历了丰富的时代变迁与人生历练,丰厚而动人。他的艺术思想与教学主张发人深思,通过他70年艺术创作实践的回顾与思考,可以对当代艺术家的成长与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阴澍雨、张译丹李化吉 (左) 接受高俊、赵兴红采访李化吉,满族,1931年生于北京。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美术科,1949年后任第二野战军及...
2022-03-29
本文是2022年1月11日杨天歌在激发研究所的讲座分享“抗战时期的西南写生——董希文、庞薰琹、关山月在贵州”的部分讲稿,聚焦了1940年代初的抗战背景下,董希文、关山月与庞薰琹三位先生在贵州(尤其是苗区)的故事和创作
2022-03-07
三十岁时三临《舍身饲虎》 1943 年,董希文29岁时,在陪都重庆参观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在中央图书馆举办的“敦 煌艺术及西北风俗写生展”,考察团团长王子云说:“此次展览, 系代表魏、唐文化遗迹之一部分,石窟所藏之古物及宝贵之壁画,因无人保护,多被摧毁,此次所展览,亦为在敦煌收获之一部分。 而此次展览之意义,则在于提起社会人士对中国固有文化之注视,并提供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以参考。”深为敦煌艺术魅力
2022-01-08
回到北京后,董希文将这次写生稿整理出来,完成了油画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在董希文的笔下,这片土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承载着藏族人民的希望1950年10月,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西藏昌都冉冉升起。昌都是西藏的东大门,昌都的解放使西藏的百万农奴看到了幸福和自由的曙光。西藏和平解放百万农奴翻身做主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作出战略决策——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在命令中国...
2021-12-31
著名油画家、壁画家、美术教育家刘秉江先生从事美术事业和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六十载,创作了大批精品画作。他的艺术足迹遍及少数民族地区,尤以新疆题材写生和油画最为突出。他为探索油画民族化和少数民族美术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壁画的泰斗级人物。 本期节目,《我爱书画》栏目组和主持人春妮、著名画家史国良一起,来到84岁高龄的刘秉江先生家...
2021-12-19
简言之,色彩从生活中来,从对象中来。自然本身总是美得很,变化丰富而和谐。不调和的东西,不美的颜色,在光线、空气的影响和相互关系下,也可能成为和谐而美的。自然中许多现象启发我们用色,培养对色彩的美感。只有表现不好才把它搞糟了。即使对色彩很有经验的人,一旦关起门来,绘画上总是很快地走下坡路...
2021-11-22
色彩固然要求丰富,但要分宾主。有的起支配作用,有的起从属作用,而均处于调和统一的调子中。色彩分主从、先后层次,有助于表现内容的主次强弱,还有引人入胜的好处,就像戏剧里的人物出场先后一样,使观众在长时间的看画时印象逐渐加深。有时用色不当,把构图意图中的关系搞乱了,效果适得其反,使人看画时...
2021-11-01
CCTV1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开国大典》高举红旗 欢庆新中国诞生1949年9月21日,北平中南海怀仁堂,群贤毕至,济济一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重要会议。筹备成立新中国的工作,是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进行的,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终于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中国将会给世人展现出一场怎样的开国大典呢?“ 当...
2021-10-04
“像造一所大房子,一块块砖都放得整整齐齐的,一块块踏踏实实的摆过去,阳春布德泽,是要这样光明灿烂的。”——董希文语
2021-07-12
面对一批来自欧美的学者藏家,我说:“可能你们从来没有听过董希文的名字。但他确实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我相信董先生对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终有一天会被人们理解和承认。
2021-06-25
今年的端午董希文先生107岁了。 在敦煌学已经被人们普遍关注的今天,我们仍能在董先生的这堂讲座中获得独到的新意并对他自己的创作道路有进一步的理解。
2021-06-14
1958年秋天,在北京西郊后景山模式口的一个小院,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学生围坐在一位教授的身旁,相互传递学习着他在敦煌石窟时临摹的手稿,一堂别开生面的壁画课便由此开始了......
2021-03-29
我开始对长期所追求的象牙之塔感到空虚和失望!而被赶出杭州后一路的所见所闻:泥土和江流、贫穷和挣扎、血腥和眼泪……不断向我扑来,而且往往紧啮着我的心脏。当年我总怨这些无可奈何的客观现实在干扰我们的学习,时时在摧毁我们的象牙之塔…
2021-03-15
任何艺术家风格的形成都有它的缘由和脉络,都不是偶然的。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董希文先生学生时代的早期习作和草图。在那烽烟四起的抗日战争年代,国立艺专“偏安一隅",同学们在作大量抗日宣传活动的同时,仍坚持潜心学习。
2021-03-01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亲身经历的艺术家,用速写、摄影、电影等手段记录了正在发生的事件,传达出全新的视觉体验。当它成为过去,不曾亲历的人,尝试用不同策略再现它,将其转化为召唤记忆与想象,承载历史与现实的视觉媒介。
2021-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