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在色彩的运用上也颇独到,有人贬低为“土油画”,但那是“纯朴乡土”之“土”,土得那样亲切,那样厚实有力。那“土”的价值绝不是抄袭而来的洋腔洋调能所相提并论的。
2020-12-21
形要有感情的形,色也要有感情的色。我们不仅“要用像牛一样的眼睛来看对象”,意思是要从整体着眼,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情地来看对象,并富于感情地去表现它。
2020-12-07
这次是父亲第三次深入西藏,一路到达日喀则、江孜、帕里、亚东等真正的牧区,高原的强烈阳光,藏族群众彪悍的性格,尤其是翻了身的农奴脸上透出的历尽沧桑后仍保有的顽强生命力,这一切使父亲受到极大的吸引,也使他压抑多年的情绪在此得到了释放。
2020-11-23
十集纪录片《敦煌》从敦煌的传奇发现讲起,描述了敦煌丰厚的文化宝藏及莫高窟迷人的艺术杰作,诉说了敦煌从繁盛到浩劫的曲折历史,也记叙了几代中国人对敦煌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向您重点推荐第九集。
2020-11-09
胡斌:本文引入“媒介竞争”的概念,试图将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置于中国画、西洋画、摄影、影像等绘画内外的综合媒介环境下来看待其艺术特点,并把这一划时代历史经典之作与围绕开国大典以及新中国形象塑造所构成的整个视觉表达系统联系起来……
2020-10-19
两幅董希文创作于1958年同一时期、同一语境下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鼓足干劲》和《移山造海——十三陵水库工地》
2020-08-24
这是董希文刚走出校门以后的早期创作,却可以从中看到他对中外艺术传统俱有素养和勇于探索艺术表现力的品性,由此而窥见他要走的创作道路和他所追求的艺术风格。
2020-07-27
洪水使26省市1938万人受灾…令人揪心的同时不由得想到地图上一处处熟悉的地方和在那里生活的人们,衷心希望所有灾区的人们能够战胜险情,平安挺过这次灾难,盼望当洪水退去之后他们的生活能够早日恢复正常!
2020-07-06
今天端午节是董希文先生的106岁生日,我们刊登去年底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举办的“同门心得”讲座,邀请工作室创建初期的老学生、阔别母校几十年的著名画家刘秉江先生与在校的师生们分享亲身感受,回忆恩师董希文。
2020-06-25
我们很多人都珍藏着几张儿时的照片,因它记录了生命的过往,当重新翻看它们时好像才发现,孩子们已经长大,大人们去了天堂。而摄影忠实的凝固了不可再来的时光。
2020-06-01
“两年半的漫长岁月,把物质生活压缩到最低,将整个心灵装配到古人的怀抱中去,寂寞的环境与单纯的工作,使我很自然的遗忘了自己是来自何处……”
2020-05-18
我们一再反对公式化和概念化的创作倾向,目的是为了使艺术的集中和概括不离开生活的具体状况,使生活的多样性和多面性在作品中得到确切的反映,避免生硬的无力的说教。《春到西藏》使人感到:这种对于建设的歌颂不是空洞的喊叫,而是轻言细语的吟唱。
2020-02-28
董希文的重要理论文章《绘画的色彩问题》发表于1962年初,距今近60年,文中对几十位中外艺术家的作品做了精彩评析,论述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今天在先生去世祭日重新发表,作为纪念。
2020-01-08
本期提要:(附董希文教学手稿),五 基本功训练:素描、速写、写生,六 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理念联系起来,七 不重复自己,要不断发现、不断创造、不断前进,八 谈谈自己……
2019-12-16
创作油画《千年土地翻了身》,发表《绘画的色彩问题》、《<百万雄师渡长江>的一些创作意图》,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创作大型油画《喜马拉雅山颂》和《雅鲁藏布江之歌》,经历社教运动……
2019-10-28
董希文担任美术编辑的校刊《蕙兰》、董希文的中学同学保留一生的名章、杭二中校园的董希文雕像、抗日时期校长葛烈腾与杭州版《拉贝日记》、董一沙向学校赠书《一笔负千年重任-董希文艺术百年回顾》
2019-10-14
一批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的经典画作10月3日起将继续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对公众展出,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无疑是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2019-10-02
1956至61年间,他出任中央美院董希文工作室主任、访苏、会见西盖罗斯、经历反右、第三次进藏等。完成《百万雄师过大江》、《红军过草地》等重要创作 ,并连续发表重要理论文章,集中阐述其鲜明的美学思想。
2019-09-19
《历程》原载于《一笔负千年重任——董希文艺术百年回顾》文献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出版。此文相比2009年出版《国风境界——董希文画集》中的年表做了一百多处增补和更正。为想要了解和研究董希文艺术和人生的读者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历史资料。
2019-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