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董希文的军事题材力作《百万雄师下江南》发表时间:2022-08-05 18:00 为《百万雄师过大江》这幅画他作过很多小稿。当他的第一幅完成作画完之后,很多人看了就觉得很好,很写实,把战斗气氛描写得很生动。但是他自己还不满意,经过半年的时间,又画了第二幅完成作,这一幅比前一幅不光是把原来画面的宽度更加宽了,而且把整个色调更加提亮,在紫红色的背景下又加强了橘红色,衬托出解放军战士的黄绿的军装,色彩特别鲜明。 记得当年我还在上小学,我第一次走进他画这幅画的画室,进去第一眼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整个房间是撑满的,火光红亮的,这幅画把整个屋子都给照亮了。我想当年肯定有很多人看到这幅画都有这种感受。 后来父亲自己在这幅画的创作经验谈中说:“表现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场伟大的战役,不应该只停留在具体的战斗气氛的描写中。至于为什么要把这幅画的大色调提高到这样红热而明亮的程度?我的想法是:歌颂百万雄师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在色彩处理上,不应该仅仅限制在战斗气氛的如实描写中。在绘画上,色彩的感情与象征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创作这幅画时,我极力想画出一种色彩的表情——从而把复杂而昏暗的烟火气息转化为胜利的光辉。”(原载《革命历史画创作经验谈》,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董希文《百万雄师下江南》(百万雄师过大江) 1959年,油画,200cm x420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董希文《百万雄师下江南》(百万雄师过大江) 1960年,油画,200cm x466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延伸阅读: 董希文:《百万雄师渡长江》的一些创作意图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YwNjAwMQ==&mid=2247484171&idx=1&sn=92e9d29c194e544a19d1d8f4f71a6043&chksm=ea8ac7d5ddfd4ec39a63e9517c40887511b12ad1482c66bebb6f8118190394807a89722ce8f8&scene=21#wechat_redirect 《百万雄师下江南》这幅作品是用三艘船为主体,表现了整个渡江战役千帆竞发的一种场景。画作远景有诸多的帆,与近景中的帆相呼应,呈一个大的圆弧状,从而让画面形成了一种张力。 在第一艘大船之中,站在最前面的三个战士,其中有一人拿着云梯。云梯都已经准备好了,可以想象解放军即将登陆上岸。 在画中近景的渡船上,人物随船的动势可分为高低起伏的五组形象: 第二组的三名战士身姿低俯,目视前方,表现出解放全中国的决心。 船帆正下方高举红旗的战士、吹响冲锋号的战士和中间的指挥员是全船的指挥核心。他们昂首挺胸,与整条船融为一体,昂扬奋进的胜利情绪溢于言表。 他们身后的一组四人一字排开,在紧张的节奏中加入了适当的间歇,其中奋力扛举物资的支前群众形象,表现了军民一心、协力作战的动人场面。 立于船尾的艄公形象格外生动,从他的面部表情,到全力掌舵的身体姿态,再到被狂风掀起的衣衫,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为了表现渡江战役这个重大主题,董希文先后构思了解放军战士和船工静候进攻命令、渡船疾驰在江心以及解放军战士成功登陆长江南岸的场景。 董希文听后大受启发,他觉得这个举梯子的瞬间可以把战士们的勇猛无畏、解放军渡江的进度和长江的特定环境统一起来。 董希文,1914年端午生于浙江省绍兴县,1973年1月8日文革中逝世于北京。1946年应徐悲鸿邀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董希文工作室主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董希文少年时受家庭重视新学影响,同时对中国宋元明清绘画及瓷器多有接触而喜爱。后就读于之江大学、苏州美专、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越南法国国立安南美术专科学校。主要师从于颜文樑、林风眠、常书鸿、恩·巴蒂等大师。广博众采,学贯中西,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学生时代即长年深入西南边寨下层民众生活地区写生创作。1943年远赴西北任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考察并临摹整理大量古代壁画,深入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壁画的精髓和技法。1946年后到北平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爱国运动,秘密印制散发大量革命宣传画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以高昂的革命热情讴歌祖国的新生,创作出一大批气度恢宏,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巨作,其作品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成为新中国美术的经典。50-60年代曾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和先后三次深入川藏牧民地区,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体验生活并写生、创作大量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产生重大影响。董希文在对西方绘画艺术广泛研究和对中国传统艺术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寻找中西方绘画的交融点,于五十年代即鲜明提出“油画中国风”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在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人灵魂气质的油画艺术表现形式中独树一帜;在教学中采取“广收博采、兼收并蓄”和“因材施教、顺水推舟”的开放方针,成为新中国非常具有影响力与开创性的艺术大师及杰出的美术教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