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刘秉江《回忆恩师董希文》:
在董先生众多作品中我最爱的还是那些小品画。三次去西藏的写生最能显出先生炽热赤诚的情感。当一位艺术家不是受人委托,也未遭行政干预而是发自肺腑的自愿创作时,往往更能显露其真正的人格与品性,也更能如实地表达其灵脉的跃动。技巧也来得自然舒畅,笔笔传神绝无牵强造作之感。凡是看过这批作品的人一定会被画中迸发出来的热烈激情所感染,酣畅的笔触时而大刀阔斧地挥扫;时而以小笔点染勾勒,笔笔提神;时而又以刮刀画出意外效果,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在挥扫点染之中因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而高于一般油画家的平庸表现,显露了大家风度。既有准确无误的表达,也有笔笔生情的神韵。先生在色彩的运用上也颇独到。其鲜明爽快一扫当时苏派灰色调的程式规范,真实、朴素、浓烈而厚重,有极浓的乡土气息。尤其是1961年那批西藏写生,有人贬低为“土油画”,但那是“纯朴乡土”之“土”,土得那样亲切,那样厚实有力。那“土”的价值绝不是抄袭而来的洋腔洋调能所相提并论的。
《世界高城帕里一景》局部:
除特殊标明外,本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编辑制作
董希文:绘画的色彩问题
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
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的创作经验
董希文:《百万雄师渡长江》的一些创作意图
董希文:关于壁画的形式和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