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董希文与壁画工作室——中央美术学院壁画专业的萌芽发表时间:2021-03-29 18:10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SfWzBXopf2JoBAaW_nAw4w ![]() 本文转载自【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公众号 「壁路蓝缕#1」 董希文与壁画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专业的萌芽 自1979年中央美术学院壁画创作研究小组成立算起,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已走过40年,这40年恰好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当年这一开创性的举动以及之后壁画专业教学的的不断成长发展,一路走来“壁路蓝缕”,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力。中央美术学院壁画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就是新中国壁画艺术发展历程的缩影,壁画系为记录时代精神、推动行业发展、培养优秀艺术人才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力量,壁画系师生们的作品撑起了新中国壁画的半壁江山,董希文、周令钊、侯一民、李化吉、梁运清、孙景波、曹力等一批壁画家为中国现当代壁画以及壁画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专栏将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教学的文献梳理与研究,教师校友访谈,师生展览及作品等多角度出发,发布展现中国壁画当中丰富多彩的棱镜世界。 此栏目将长期征集与壁画教学、创作等相关的视频、文字、图像类稿件,如校友回忆、校友展览介绍、壁画研究、学术交流等,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联系方式:bilu2000@126.com 1958年秋天,在北京西郊后景山模式口的一个小院,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学生围坐在一位教授的身旁,相互传递学习着他在敦煌石窟时临摹的手稿,一堂别开生面的壁画课便由此开始了......这位教授便是董希文,围坐在他身边的学生分别是钟涵、李化吉、董福章、邢琏、陈灿星和张丽等人。这一年,董希文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建立了“壁画工作室”,靳之林为助教,另外两个工作室分别为架上画和年画。[1] ![]() 董希文 临《萨埵那太子本生故事》(复原临摹)(第428窟 北周) 纸本彩墨 61×416cm 1943年 敦煌研究院藏 ![]() 董希文 临《鹿王本生故事》(第257窟 北魏) 纸本彩墨 58.5×588cm 约1944年 ![]() 董希文 临《得眼林故事》(第285窟 西魏) 纸本彩墨 85×625cm 约194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虽然壁画工作室是在“大跃进”背景下建立的,但董希文并没有引导学生走迎合政治宣传的轨道,而是让学生去感受农民画的质朴、大胆、强烈、幻想的表现力。[2] 同时在壁画工作室讲授壁画的发展史和制作、技法等问题,教学内容主要是从对敦煌的研究、临摹开始,并研究文艺复兴初期的几位壁画家,如乔托、波提切利等人。 ![]() 董希文 《云南驮马图》 纸本水粉 140×1490cm 1944年 董希文认为壁画是艺术中很重要的表现形式。建国后百废待兴,如何把壁画融入到公共生活当中?如何用壁画形式丰富建筑空间?成为了新的问题,这就急需在美术院校中建立相关的教学工作室,进行相关的教学课程。12月,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壁画工作室董希文举办了《关于壁画的形式和制作方法》讲座,讲座中董希文说到:“我们今天的艺术领域必须扩大,不能仅仅满足于小幅画,应该扩大到建筑上去,壁画作为纪念碑性的艺术,是永久性的,而且壁画这种艺术形式,还有广泛接触群众的特点,现代壁画随着建设的发展,一定要大大的发展。”[3] 随后,在讲座中先后对欧洲古代洞穴、陵墓及墨西哥壁画,中国六朝以及明代永乐宫的壁画为例,细致分类,讲述并分析了壁画的形式及制作。遗憾的是由于客观环境原因,壁画工作室并没有一直开办下去,不到一年便停办了。 ![]() 1954年,董希文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给学生讲课时的场景 1959年9月,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建立了油画系工作室制度,设立“吴作人工作室”“罗工柳工作室”和“董希文工作室”,董希文工作室教师有许幸之、梁运清、詹建俊等人。董希文工作室建立时招收四、五年级学生共九人,五年级有毛凤德、邢琏、董福章,四年级学生有刘秉江、李秀实、高泉、王路、王霞、邵伟尧。1960年第二批四年级的学生有刚复学的袁运生等人。[4] ![]() 1960年10月,董希文带领学生在敦煌考察时的留影 虽然壁画工作室仅仅存在了不到一年,但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壁画专业的想法却深深的印在了怀揣着壁画梦的师生当中。在董希文工作室中同样延续了对于敦煌壁画的教学,他细心地把自己多年对于敦煌壁画研究的成果讲授给大家,其中包括敦煌石窟艺术的起源、发展与衰落的建制过程以及各时期的特点与具有代表性的北魏、盛唐各窟。从本生故事讲到生产力的发展,从佛教内容讲到壁画规律,并展开了石窟考察学习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们提高了艺术修养,丰富了阅历。[5] 董希文工作室一方面提倡学生学习研究中国传统,一方面支持对外来艺术采取“兼收并蓄”、“广收博采”的态度,反对千篇一律,提倡“顺水推舟”“因材施教”。在教学所提倡的中西艺术融合,绘画的装饰风的追求也影响到后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的教学当中。梳理从1958年到1964年在油画系董希文所在画室的师生,不难看到,李化吉、梁运清、袁运生、刘秉江、张颂南等,后来都成为了建立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的重要教员。 ![]() 1960年10月,董希文带领学生在敦煌考察时的留影 董希文不仅提出建立中国现代壁画专业的初步设想,也在他的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培养出许多壁画教育家、壁画家,他所教授的这些学生举足轻重,是后来的新中国现代壁画、油画以及艺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推手,董希文的艺术思想影响深远,为中国油画、壁画的现代化、民族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遗憾的是,董希文振兴壁画事业并成立壁画系的愿望在他的有生之年并未实现,但这些昙花一现的壁画教学,为后来筚路蓝缕的中国现代壁画的发展以及壁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 董希文 《开国大典》 布面油画 230x400cm 1952年(1954年版) 中国家博物馆藏 董希文 《百万雄师渡长江》 布面油画 200x466cm 1960年 中国家博物馆藏 ![]() 董希文 《哈萨克牧羊女》 布面油画 160x127cm 1948年 中国美术馆藏 ![]() 钟涵 《延河边上》 1963年 (文革中被损毁,2013年对其进行结构性修复,此为现状) ![]() 李化吉 《文成公主》 麻布油画 1963年 李化吉、权正环 《白蛇传》 布面丙烯 1979年 ![]() 袁运生 《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局部) 布面丙烯 1979年 ![]() 梁运清 《奇峰争秀》 马赛克镶嵌 1980年 (黑白照片) ![]() 刘秉江 《创造·收获·欢乐》(局部) 油画、丙烯 1982年 ![]() 张颂南 《农民——半世纪的回顾》六联画 油画 1980年 主编|唐晖、王长兴 编审|李辰 本文作者|郭玉龙 感谢董一沙老师所提供的董希文先生的照片,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李化吉《壁画的复苏归功于敦煌》,《中国美术馆》,2008年第1期 。 [2] 董一沙《一笔负千年重任——董希文艺术百年回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年1月。 [3] 董希文讲座,李化吉整理《关于壁画的形式和制作方法》,《美术研究》,1990年第1期。 [4] 邵伟尧《“顺水推舟”因材施教——董希文美术教学法的核心》,《艺术探索》,1994年第2期。 [5] 李玉昌、谢善骁《无尽的怀念》,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8月第1版。 本文转载自【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公众号 除特殊标明外,本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编辑制作 ![]() |